關于嘉實
服務財富增長,助力產業(yè)騰飛。嘉實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,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資產管理集團 認識嘉實 |
---|
養(yǎng)老投資
嘉實將養(yǎng)老金業(yè)務定位為長期戰(zhàn)略業(yè)務,深度涉足包括主權財富和基本養(yǎng)老保險基金、企業(yè)/職業(yè)年金、養(yǎng)老目標基金在內的三大養(yǎng)老業(yè)務 養(yǎng)老投資主頁 |
---|
經濟下行與物價高企交織,利率債短期震蕩偏弱
從基本面來看,經濟依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。一方面,前期作為經濟增長主要推動力的出口和房地產投資,近期均出現邊際減弱的跡象:出口新訂單指數環(huán)比不斷回落,9月份降至46.2%,繼續(xù)高增長的持續(xù)性存疑;負債“三條紅線”和信貸“集中度管理”的嚴監(jiān)管之下,8月商品房銷售面積、銷售額同比大幅回落15.6%、18.7%,行業(yè)頻現大型企業(yè)深陷債務危機的惡性事件,若政策不做調整,房地產投資或加速下滑。
另一方面,受到新冠疫情沖擊的影響,居民收入增速放緩、儲蓄意愿提升、線下銷售場景受限,消費數據持續(xù)疲軟,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僅增長2.5%,環(huán)比大幅回落6個百分點,十一黃金周出游人次恢復至疫情前的7成,旅游收入則僅為疫情前的6成,難以承接拉動經濟的重任。而在2021年全年經濟目標達成難度不高的背景下,年內基建投資將更多以托底為主,儲備資金和項目,“跨周期調節(jié)”的政策基調可能會將發(fā)力節(jié)奏放在明年。經濟下行壓力環(huán)境下對債券資產有利。
不過,短期對債券市場不利的因素也在積累。一是,通脹壓力較為明顯,能源、商品價格長期保持高位,PPI不斷上沖,拐點遲遲未現,并出現向CPI傳導的跡象。二是,利率債的供給壓力將集中釋放,9月30日21世紀經濟報道稱“專項債需在11月底前發(fā)行完畢,不再為12月預留額度”,據此測算,10月、11月利率債月均凈供給可能超過1萬億元,從而對資金面帶來擾動。另外,海外主要經濟體陸續(xù)退出寬松、美債收益率大幅上行等因素,也對國內的利率下行有所掣肘。
利率短期震蕩偏弱,調整仍是布局的機會。整體而言,支撐債券市場的有利因素仍主要是經濟基本面的下行壓力,不過市場對此已經有所預期,短期焦點放在了通脹擔憂、供給壓力和美債利率上行等負面因素上。雖面臨“脹”的壓力,但“滯”的背景下,我們預計貨幣環(huán)境收緊的概率不大,仍將保持中性偏寬松的基調,而為應對四季度利率債的集中供給壓力和MLF的大量到期,不排除進一步降準的可能,降息的概率仍較低。短期在多重負面因素發(fā)酵下,利率債預計震蕩偏弱,而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和貨幣環(huán)境的好轉,利率有望重回下行趨勢,短期調整仍是布局的機會。
圖1:經濟下行與物價高企交織
數據來源:Wind,10Y國債數據截至2021/9/30,PPI、工業(yè)增加值數據截至2021年8月
地產危機之下,信用債仍以防風險為主
嚴監(jiān)管之下,2021年房地產債券違約數量和規(guī)模大幅上升。根據華泰證券統計,2019年房地產業(yè)構成實質違約或展期或觸發(fā)交叉條款的債券數量為14只,涉及債券規(guī)模為97.2億元;2020年為17只,涉及規(guī)模升至300.5億元;2021年截至8月底,已有36只涉房債券違約,涉及規(guī)模達511.5億元。而在債務風險發(fā)酵背景下,即便經營狀況良好房企的融資也難免受波及。如果出現“融資收緊、回款下滑->債務風險->評級下調->金融機構對地產授信更謹慎”的惡性循環(huán),將對房地產行業(yè)、產業(yè)鏈上下游和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沖擊。
與此同時,房企拿地支出的下滑也會影響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資金和財政實力,尤其是部分對“土地財政”依賴較為嚴重的弱資質區(qū)域的城投相關債務也可能會面臨風險。2020年土地出讓金占比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達到93.6%,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的稅收(土地增值稅、契稅、城鎮(zhèn)土地使用稅、房產稅、耕地占用稅)占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達21.5%。
不過,當前國內經濟增長面臨一定的壓力,而房地產行業(yè)作為重要的支柱行業(yè),仍需配合發(fā)揮穩(wěn)增長的功能。而為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(wěn)健康發(fā)展,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,近期房地產監(jiān)管政策也出現邊際松動的跡象:地方土拍政策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,確保房企經營可得的利潤空間;督促銀行機構在貸款首付比例、利率等方面對剛需群體進行差異化支持等。但“房住不炒”、“三條紅線“的政策基調預計難以扭轉,仍需密切關注地產銷售和融資的變動,以及部分大型房企的債務處置進展,警惕”逃廢債“性質的惡意違約沖擊市場情緒,提升對信用資質的要求。
圖2:2021年房地產債券違約數量和規(guī)模大幅上升
數據來源:Wind,華泰研究
重要聲明
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觀點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,也沒有考慮到接收人特殊的投資目標、財務狀況或需求,不應被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。載于本文的數據、信息源于市場公開信息或其他本公司認為可信賴的來源,但本公司并不就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明確或隱含的聲明或保證。本文轉載的第三方報告或資料、信息等,轉載內容僅代表該第三方觀點,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場。本公司不保證本文中觀點或陳述不會發(fā)生任何變更,在不同時期,本公司可發(fā)出與本文所載資料、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。預期生息水平是從宏觀層面對該類資產大致回報區(qū)間的展示,并非預期收益率,不代表任何具體的產品是否盈利及收益水平。投資有風險。本公司不保證投資者一定盈利,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或本金不受損失。投資者應充分考慮其風險承受能力、風險識別能力,謹慎投資。
嘉實觀察:利率債短期震蕩偏弱 調整仍是布局的機會
2021-11-01 來源:嘉實財富 關鍵詞: 基金 投資 理財
短期在多重負面因素發(fā)酵下,利率債預計震蕩偏弱,而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和貨幣環(huán)境的好轉,利率有望重回下行趨勢,短期調整仍是布局的機會。
經濟下行與物價高企交織,利率債短期震蕩偏弱
從基本面來看,經濟依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。一方面,前期作為經濟增長主要推動力的出口和房地產投資,近期均出現邊際減弱的跡象:出口新訂單指數環(huán)比不斷回落,9月份降至46.2%,繼續(xù)高增長的持續(xù)性存疑;負債“三條紅線”和信貸“集中度管理”的嚴監(jiān)管之下,8月商品房銷售面積、銷售額同比大幅回落15.6%、18.7%,行業(yè)頻現大型企業(yè)深陷債務危機的惡性事件,若政策不做調整,房地產投資或加速下滑。
另一方面,受到新冠疫情沖擊的影響,居民收入增速放緩、儲蓄意愿提升、線下銷售場景受限,消費數據持續(xù)疲軟,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僅增長2.5%,環(huán)比大幅回落6個百分點,十一黃金周出游人次恢復至疫情前的7成,旅游收入則僅為疫情前的6成,難以承接拉動經濟的重任。而在2021年全年經濟目標達成難度不高的背景下,年內基建投資將更多以托底為主,儲備資金和項目,“跨周期調節(jié)”的政策基調可能會將發(fā)力節(jié)奏放在明年。經濟下行壓力環(huán)境下對債券資產有利。
不過,短期對債券市場不利的因素也在積累。一是,通脹壓力較為明顯,能源、商品價格長期保持高位,PPI不斷上沖,拐點遲遲未現,并出現向CPI傳導的跡象。二是,利率債的供給壓力將集中釋放,9月30日21世紀經濟報道稱“專項債需在11月底前發(fā)行完畢,不再為12月預留額度”,據此測算,10月、11月利率債月均凈供給可能超過1萬億元,從而對資金面帶來擾動。另外,海外主要經濟體陸續(xù)退出寬松、美債收益率大幅上行等因素,也對國內的利率下行有所掣肘。
利率短期震蕩偏弱,調整仍是布局的機會。整體而言,支撐債券市場的有利因素仍主要是經濟基本面的下行壓力,不過市場對此已經有所預期,短期焦點放在了通脹擔憂、供給壓力和美債利率上行等負面因素上。雖面臨“脹”的壓力,但“滯”的背景下,我們預計貨幣環(huán)境收緊的概率不大,仍將保持中性偏寬松的基調,而為應對四季度利率債的集中供給壓力和MLF的大量到期,不排除進一步降準的可能,降息的概率仍較低。短期在多重負面因素發(fā)酵下,利率債預計震蕩偏弱,而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和貨幣環(huán)境的好轉,利率有望重回下行趨勢,短期調整仍是布局的機會。
圖1:經濟下行與物價高企交織
數據來源:Wind,10Y國債數據截至2021/9/30,PPI、工業(yè)增加值數據截至2021年8月
地產危機之下,信用債仍以防風險為主
嚴監(jiān)管之下,2021年房地產債券違約數量和規(guī)模大幅上升。根據華泰證券統計,2019年房地產業(yè)構成實質違約或展期或觸發(fā)交叉條款的債券數量為14只,涉及債券規(guī)模為97.2億元;2020年為17只,涉及規(guī)模升至300.5億元;2021年截至8月底,已有36只涉房債券違約,涉及規(guī)模達511.5億元。而在債務風險發(fā)酵背景下,即便經營狀況良好房企的融資也難免受波及。如果出現“融資收緊、回款下滑->債務風險->評級下調->金融機構對地產授信更謹慎”的惡性循環(huán),將對房地產行業(yè)、產業(yè)鏈上下游和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沖擊。
與此同時,房企拿地支出的下滑也會影響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資金和財政實力,尤其是部分對“土地財政”依賴較為嚴重的弱資質區(qū)域的城投相關債務也可能會面臨風險。2020年土地出讓金占比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達到93.6%,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的稅收(土地增值稅、契稅、城鎮(zhèn)土地使用稅、房產稅、耕地占用稅)占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達21.5%。
不過,當前國內經濟增長面臨一定的壓力,而房地產行業(yè)作為重要的支柱行業(yè),仍需配合發(fā)揮穩(wěn)增長的功能。而為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(wěn)健康發(fā)展,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,近期房地產監(jiān)管政策也出現邊際松動的跡象:地方土拍政策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,確保房企經營可得的利潤空間;督促銀行機構在貸款首付比例、利率等方面對剛需群體進行差異化支持等。但“房住不炒”、“三條紅線“的政策基調預計難以扭轉,仍需密切關注地產銷售和融資的變動,以及部分大型房企的債務處置進展,警惕”逃廢債“性質的惡意違約沖擊市場情緒,提升對信用資質的要求。
圖2:2021年房地產債券違約數量和規(guī)模大幅上升
數據來源:Wind,華泰研究
重要聲明
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觀點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,也沒有考慮到接收人特殊的投資目標、財務狀況或需求,不應被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。載于本文的數據、信息源于市場公開信息或其他本公司認為可信賴的來源,但本公司并不就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明確或隱含的聲明或保證。本文轉載的第三方報告或資料、信息等,轉載內容僅代表該第三方觀點,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場。本公司不保證本文中觀點或陳述不會發(fā)生任何變更,在不同時期,本公司可發(fā)出與本文所載資料、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。預期生息水平是從宏觀層面對該類資產大致回報區(qū)間的展示,并非預期收益率,不代表任何具體的產品是否盈利及收益水平。投資有風險。本公司不保證投資者一定盈利,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或本金不受損失。投資者應充分考慮其風險承受能力、風險識別能力,謹慎投資。